昨天夜里11點左右,我已經睡著了,突然電話響了。已經很久沒人這么晚給我打電話了,我接起電話,原來是一位做工程的老朋友。
一番交流后,原來是又遇到棘手的事兒了。
上頭又來突擊檢查黑臭河了,已經接到消息,任務很艱巨,上次好不容易達標過關了,但經不起這么突擊檢查…
距離上次(2018年5-7月)黑臭水體大考結束,生態環境部的同志們稍事休息,剛剛又宣布開始第二輪督查,10月22日-11月2日。
從時間上來看,周期不長,這次大概10天左右,主要任務就是突擊檢查,包含三個方面:
1.上次治好的,有沒有反彈;
2.上次沒治好的,有沒有治好;
3.上次的漏網之魚以及群眾舉報的都得徹查;
總結起來一句話:都老老實實的治理,死了蒙混過關的心!
時間緊,任務重,所以最近兩年整個環保圈超過80%的業務都是關于黑臭水體整治的。不管是做工程的、設備的還是賣藥的,都能參與進去。
但圈內人都知道,黑臭水體治理這件事不容易,特別是要徹底治好,那可是一個系統工程,不是上個設備或者撒點藥劑就能搞定的。
下面我們就詳細談談目前的黑臭水治理到底遇到了哪些問題,以及要想順利通過檢查,我們需要做哪些工作?
- 01
- 有關黑臭水體治理的一些必要信息
開始講之前,關于黑臭河整治這件事兒先做一個簡單科普,有些朋友并不是很了解。
黑臭河治理(民間俗稱:黑臭河治理全國統一考試)
主考官:國務院
監考官:生態環境部、住房城鄉建設部
參考人員:地方政府
考試形式:開卷
考試時間:第一階段 2005年-2017年底;第二階段 2020年前
考試題目:2015年,國務院發布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(簡稱“水十條”)明確要求:2017年年底前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,河岸無垃圾,無違法排污口;2020年前完成黑臭水體治理目標。直轄市、省會城市、計劃單列市建成區要于2017年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體。
‘黑臭河’這個詞是最近兩年才使用的,但是從環境科學的角度看,這個詞并不是很準確。不過概念本身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這個概念的含義。
黑臭河通俗來講就是指水遭受了最嚴重的污染,水體的功能包括飲用、游覽、灌溉等,基本上喪失殆盡。過去,黑臭河的問題不是很嚴重,但是近幾年,尤其在城市,黑臭河已經成了嚴重的危害,在北方城市受害最深,因為那邊降雨少會讓情況更加糟糕。
黑臭河的出現意味著城市非常寶貴的水資源功能喪失了。
黑臭河不能直接作為飲用水源,但是最后可能會匯入更大的河流,或者滲入地下,對下游地區的地下水、地表水、大的河流都可能會帶來污染。也就是說,黑臭河不消除,我們就可不避免的會喝到“黑臭水”。
- 02
- 為什么有些地方總是治不好?
地方政府部門在國家要求下,一場轟轟烈烈的黑臭河治理大考拉開帷幕。在這場考試中,有學霸高質量完成,交出滿意答卷的;也有丑態百出,急于交卷但未完工或已完工但不達標的的地方,那到底是哪里出了毛???
1. 頭疼醫頭,腳痛醫腳
治理黑臭河,關鍵絕不在河。
河道能有什么錯?河道自己是不會犯錯的,那些喊著治理河道的要么是外行要么是別有用心。
污水源頭在哪里?其實大家很清楚。不從污染源頭治理,一切投入都是白搭。
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,截污才是根本。所謂的原位修復技術只是給河道這個常年感冒的病人開了感冒藥,卻沒有問它為什么經常感冒。
那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黑臭河的形成與治理?
社會風氣浮躁,是黑臭河道產生的核心原因。
哪個城市的生活污水、市政污水、企業污水排放口都有成千上萬個,治理起來談何容易?
簡單的截污納管是解決不了問題的,污水還是照樣產生,關鍵是產生的污水到哪里去,排放到河道之前有沒有處理達標?
現狀是國民整體素質不高,經濟轉型升級緩慢,企業負擔重,為了經濟效益根本不按要求配備治污設備,有關部門監管缺失,社會風氣浮躁,黑臭河道產生因此成了必然結果。
從技術上來說,黑臭水體必須通過綜合治理手段來實現。
治理目標是要恢復水體原有自凈功能,可以采用傳統水工作業和微生物法進行綜合治理,根據水質分析情況,輔以物理、電解、化學及生態法等等手段進行綜合治理,但這需要科學合理的規劃技術手段和治理周期。
2. 各方齊頭奮進,誓把黑臭還綠水
干的熱火長天,最終發現同床異夢。
兩年前,參與過黑臭水體治理項目,最大的體會就是重點在面源污染治理上,河道工程是次要的。
人人都想把水治好,但是確實困難重重。
排污的一邊罵一邊排
工廠偷著排,居民一邊抱怨水臭,一邊在水邊建廁所,扔垃圾(都記不清踏勘時吃踩了多少翔)。
治污的一邊信誓旦旦一邊自欺欺人
設計人員本著好好治理的心,部分地方政府做著一戰功成的夢,施工單位揣著再撈一筆的想法,同床異夢,讓治水的路途充滿了大坑。
舉個例子,中國的出水標準高于國際,過高的出水標準導致不停的投加化學藥劑,造成河體自凈能力下降,這不是自欺欺人又是什么呢?
黑臭河治理終歸要標本兼治、長短結合,綜合治理,最后才能達到生態修復的目標。萊茵河、泰晤士河水已還清幾十年,但并為完全復原原始生態,所以不要著急,應首要的是采取措施讓河水還清,然后采取行政手段斬斷污水源,再逐步探索生態修復。
3. 制度是解決問題的關鍵
急功近利的心態要不得。
水污染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犧牲環境帶來的利益也比現在治水花的財政支出多很多,政府不能急功近利,用治水來考量政績可以,但不要只給一年兩年的時間,一年消滅劣五類,本身就不科學。上有政策才會出現下面走極端的對策。
治理黑臭河本身就是長遠的工程,而現在的地方政府為了響應上級考核,急功近利,一個月、20天、甚至10天出方案的都有,醫生看病也得望聞問切,通過各項檢查才能得出結論。
而一條河道短的三五公里,長的十幾公里,為了趕工期,往往調研都是草草了事,只要能在領導定的會議日期內拿出個冠冕堂皇的匯報方案,就皆大歡喜,根本不注重工程本身,領導在位也就兩三年,都希望短期出成效,否則再有效果對領導而言也是沒效果。
周而復始,前三年的口號是黑臭河整治、后三年河道整治、在后面就是五水共治,換個口號,換個考核文件,整來整去主題不變,效果不見,資金確是年年批、年年投,長此以往惡性循環,最終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勞民傷財。
在解決黑臭河這件事情上,我們應該在制度問題上破除困境:
1. 首先是原有利益鏈結構及5年行政任期,業績掛帥問題如何破解?
在這個問題上,自從2018年以來有了突破性的進展。
首先,今年的憲法修改中,我們可以看到,“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、副主席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,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。”修改為:“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、副主席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。”去掉了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的限制,這意味著在政策執行上會有更強的一致性,對治理黑臭河絕對是一個超大的利好。
其次,在上個月召開的生態大會上,生態工作以作為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依據,這把我們之前的GDP導向考核徹底從制度上做了變革。
我們之前為什么治污口號喊的響但就是不見成果?就是因為有些地方嘴里高喊治污,但背后為了政績工程拼命的上馬污染企業?,F在形勢大變,也就出了前段時間在網上瘋傳的消息,這是讓很多化工園區如遇晴天霹靂的:
2、現行體制體系問題、學術污染及腐敗問題如何解決?
這問題自古以來就存在。比如,靠水吃水的部門及其寄生蟲,懶官和偽院士等等問題,這些不解決,就不會有藍天碧水?。ù藛栴}不展開講,如你有爆料,可在文末留言)
4. 以生態的名義進行的工程,大都戕害了生態
一場場華麗麗的騙局,美其名曰“民眾需要”。
很多人把黑臭河治理的目標和手段混為一談,恢復水體自凈能力是治理黑臭河道希望達到的目標。
在此之前必須要截污,這是污染的源頭,也是治理手段之一,在污染狀況如此嚴重的黑臭河道整治中,談利用生態來治理黑臭,要么是外行要么是騙錢。(此處并非全盤否定生態工程,而是在講那些本末倒置的所謂磚家)
不能過于拔高生態工程的作用,坦率地講,生態就是一場華麗麗的騙局,有哪些能有實際作用,又有哪些不是噱頭,目前停留在實驗室意淫尚可,但真正運用到實際問題解決中試試...
真全搞成生態工程,到時候闌尾的工程一定會爛大街!河道問題,環境問題,早已不是一個單純技術問題,而是一個綜合的社會問題。
對于生態的研究和理解,人類還很膚淺。以生態的名義進行的工程,大都戕害了生態。速效和高效的修復和整治大都源于非生態和技術的原因。
對于大搞生態工程這件事,有人說民眾喜歡,漂亮的生態是民眾的需求,我們只要滿足用戶需求就好了。
借用喬布斯的一句話,用戶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,如果我們的專業人士就是為了滿足民眾自己提出的需求,那又何談專業,老百姓能看的是表面,專業人士要解決的是深層次的問題,不是表層的短期的需求。否則百年后,除了罵名和一個個被我們親手摧毀的河流生態,什么都留不下。
生態所代表的利益實際超越了人類的利益,在人類為核心的世界,生態正在被毀滅。